沅江市“十四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1-18 11:42 信息来源:市政务公开办 作者: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字体:


“十四五”是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适应新时代,把握新机遇,明确新任务,实现新发展,制定《沅江市“十四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我市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为“十四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经受住诸多不利因素的考验,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至2020年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63亿元,较2015年增长44.13%,年均递增7.59%;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7元,较2015年增长50.78%,年均递增8.56%。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04万亩、总产量44.94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0.06万亩、产量6.57万吨。全市蔬菜作物播种面积38.89万亩、产量80.93万吨。果树种植面积7.87万亩。水果总产量26.39万吨,其中园林水果产量10.18万吨,瓜果类水果16.21万吨。全市中药材播种面积1.137万亩。全市生猪存栏28.86万头,出栏35.15万头;家禽存栏457.54万只,出栏391.22万只。水产品产量17.58万吨。沅江市双季稻面积全省第一、水稻集中育秧面积全省第一,连续多年获“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

(二)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坚守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至2020年底,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水稻、油茶、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110多万亩,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5%以上,走在全国的前列。完成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划定,稳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项目建设,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86.84%,农作物秸秆、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达88.24%86.5%,分别比2015年提高9.410.5个百分点。

(三)经营主体持续发力。土地流转快速发展,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至2020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7万亩,比2015年增长42%。全市已有家庭农场10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19个、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0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44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总值之比达2.55:1,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率超10%。现有休闲经营主体22个,其中五星级农庄1个、四星级农庄2个、三星级农庄2个,2019年共接待游客158万人,营业收入4.16亿元。

(四)设施装备与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至2020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达58.69万亩,占比达68.70%。全市农机总拥有量20.16万台,农机总动力109.48万千瓦,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78%,冷藏保鲜库容达到16万立方米,较2015年实现翻番。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3700亩,比2015年增长200%。围绕水稻、油菜2个主导产业,遴选发布了10个主推品种,8项主推技术。建立了1个县级、12个镇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组建了近100人规模的沅江市科技专家服务团,成立了7个产业对口科技服务小组,年举办科技培训班120次,培训2000余人,发放农业技术资料3000册,培育企业致富带头人50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93%。建设了120个村级益农信息社与1个县级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信息服务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身份证”管理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持续提高。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率达100%,并全部建立追溯服务站点,在国家农产品溯源平台完成注册工作,其中3个站点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46%。建成水稻绿色原料基地1个,面积25.3万亩,沅江芦笋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面积45万亩。全市“三品一标”获证企业22家,获证产品153个,获证产量28.09万吨。涉农产品加工商标45个,湖南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1个(沅江芦笋),进行了赋码标识并实现了“身份证”二维码标识流通的产品3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3%,全市多年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六)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示范创建,2019-2020年,共完成了农户无害化厕所建设33200户、无害化公共厕所改造8座。全市农村共配备保洁员800多人,建设垃圾收集点600多个,购置垃圾清运车300余台,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实现全覆盖,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处理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行政村149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4%。全市达到干净、整齐的整洁乡村标准的行政村有127个,达到沅江市级以上美丽乡村标准的行政村14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益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

二、“十四五”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农业农村发展高度重视,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市地处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益(益沅桃城镇群)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助推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更加强劲。二是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及“产业强市、生态名市、文化特色市”建设加快推进,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牵引力更加有力。三是“互联网+”、“湿地生态旅游”等背景下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使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的带动力更加巨大。四是我市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土地、产权、金融等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农业农村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源动力更加多元。

但是,现阶段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融合度不高、商贸物流网络发展滞后、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等现实困难。

三、“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后发赶超高档位发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高标准发展、转化动能高水平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融合发展具有沅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最终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沅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相结合,严格执法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坚持市场主导。在稳生产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通、平等交换,用市场机制、价格手段倒逼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坚持科技引领。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坚持绿色发展。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剂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坚持强农富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按照“三农”工作总体定位,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现代农业改革试验等战略机遇,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效益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努力使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农业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30元,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在1.77左右,农业发展水平持续保持领先,率先进入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沅江市“十四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总产量

万吨

44.94

50

2.2

约束性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17.58

18.66

1.2

预期性

蔬菜总产量

万吨

80.93

83

0.5

预期性

水果总产量

万吨

26.39

27

0.5

预期性

肉类总产量

万吨

4.39

4.73

1.5

预期性

禽蛋总产量

万吨

3.31

3.53

1.3

预期性

高效设施农业基地面积

万亩

0.37

1

22.0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

254.6

260

0.4

预期性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

%

2.62

10

30.7

预期性

生产体系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81.78

86.69

1.2

预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93

95

0.4

预期性

农业信息化率

%

76

95

4.6

预期性

高标准农田比重

%

68.7

80

3.1

预期性

经营体系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

61.56

70

2.6

预期性

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

%

81.60

90

2.0

预期性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

%

82.32

95

2.9

预期性

新型职业农民占比

%

11.22

20

12.3

预期性

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

%

65.35

85

5.4

预期性

质量效益

农业劳动生产率

/人

20759

25000

3.8

预期性

土地产出率

/亩

1683

3000

12.3

预期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

99.30

99.7

0.1

预期性

“身份证”赋码标识农产品个数

31

200

45.2

预期性

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

%

6

10

10.8

预期性

农业保险深度

%

82

88

1.4

预期性

绿色发展

农药施用量(折百量)

104.85

100.72

-0.8

预期性

化肥施用量(折纯量)

43489

33651

-5.0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

88.24

92

0.8

预期性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

86.84

100

2.9

约束性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示范村

14

20

7.4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667

29130

8.5

预期性

村庄生活污染垃圾有效处理率

%

99.4

100

0.1

约束性

(四)主要任务

1、优化农业发展布局。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思路,围绕“四水一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发展沿G234至茶草线沿线的现代农业示范线及乐漉线沿线的现代农业示范线,巩固提升以“一镇三湖”为中心的南部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区及以草尾镇、黄茅镇为中心的北部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两区”建设成果,在每个镇、场、街道建成一个3000-5000亩能辐射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同时推进沅江特色产业(芦笋芦菇)集聚区、南大膳农业产业强镇、胭脂湖辣椒小镇和漉湖芦菇小镇建设,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到2025年,在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上形成“两线引领、两区支撑、多园联动”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个。

 

专栏1  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南部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三眼塘村为中心,整合两湖新区片区、回龙山片区以及沿X001原沅益公路两侧、沿G234国道两侧现有小水果、蔬菜基地,打造“一个中心两个片区多点示范”的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区。

北部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草尾为中心,打造“一线两核多点”。“一线”:即乐漉线现代农业示范线草尾至黄茅洲段;“两核”:即草尾发展核和黄茅洲发展核;“多点”:即依托现有基地,发展500亩以上水稻生产基地5个,水产基地2个,蔬菜基地3个。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完成胭脂湖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产业园、琼湖街道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新湾镇湖岛休闲农业产业园、南嘴镇特色柑橘种植示范产业园、草尾镇精品粮油科研示范产业园、阳罗洲镇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产业园、四季红镇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园、黄茅洲镇果蔬标准化生产产业园、南大膳镇健康水产养殖产业园、共华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泗湖山镇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园、茶盘洲镇生态种植产业园、芦苇食用菌特色产业园、南洞庭生态优质芦菇产业园等14个特色产业园。

沅江特色产业(芦笋芦菇)集聚区建设:依托优势芦苇、芦笋资源,以漉湖芦苇场、南洞庭芦苇场、共华镇、南大膳镇、泗湖山镇、高新区等为核心,建设芦笋采摘基地12万亩,芦苇食用菌生产基地2万亩;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形成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扶持发展和培育一批初、精深加工企业产业融合主体;创建一批区域品牌;扶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共华芦菇小镇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建设芦菇生产基地1万亩;扶持芦菇生产加工企业3家;建设芦菇产品商贸平台1个;发展芦菇特色农业休闲产业,将共华镇打造成沅江芦苇食用菌产业特色小镇。

沅江市辣妹子辣椒小镇建设:以辣妹子公司为龙头,在胭脂湖街道创建辣椒良繁基地3000亩,辐射生产基地10000亩,打造集生态、文化、生产、生活为一体的辣椒小镇。

 

2、加快农业产业提升。按照稳定粮油、做强水产、做优蔬菜、做特水果、壮大中药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发展为目标,加快主导特色产业提升。

稳定粮油。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护,严守76.61万亩耕地红线,确保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7.2万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7万亩、早稻播种面积40.7万亩、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推进模式创新和结构优化,加强粮食高产创建和优质稻米生产,发展稻油轮作,确保粮油面积和总产保持稳定。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完成35万亩已有高标准农田的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70.69万亩,占82%以上。建设2万亩工厂化育秧中心1个;完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5万亩;推进湘米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高档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40万亩;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模式,建设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试点面积2.6万亩。

做强水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渔业种业体系。积极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将水产品优质率提高到90%以上。大力推进“一鱼一产业”、“一鱼一品牌”、“一鱼一板块”的优势水产区域化和渔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积极推进二品一标认证,鼓励休闲渔业发展,加快建立集种苗、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休闲为一体的水产产业链,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水产育种创新和种业示范基地5000亩;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建设稻虾综合示范基地2.75万亩,带动全市2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设施化升级改造5万亩;完成沅江市垸内湖泊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治理湖泊6.5万亩。同时,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促进畜牧业更大发展。

做优蔬菜。在湿地保护前提下发展“洞庭四珍”芦笋、藜蒿、野芹菜、芡实等湖区野生蔬菜特色品种,采摘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常规蔬菜、水生蔬菜种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集成组装节能、节水栽培技术模式,推进产品质量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加大对共华镇、新湾镇、草尾镇等基础设施水平较好,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乡镇扶持力度,建设一批环境安全型温室,提高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到2025年,建设蔬菜种苗繁育中心3万亩,设施化蔬菜基地2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芦笋、藜蒿、芹菜等绿色野生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加大对接力度,将沅江生态优质水生蔬菜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

做特水果。加强柑橘等特色小水果新优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和示范推广,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推进水果产业与沅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南部丘岗区4个乡镇为实施重点,巩固提高现有水果生产基地,加大柑橘品种改良力度,在胭脂湖、琼湖、南嘴、新湾建设柑橘良繁基地5万亩,在胭脂湖、琼湖、南嘴、新湾建设柑橘品改基地3万亩。沿G234线发展打造小水果休闲产业带,带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壮大道地药材。加快推进胭脂湖街道、茶盘洲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巩固“湘九味”道地药材传统种植区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以枳壳、吴茱萸为重点,在胭脂湖布局良繁基地5万亩,在胭脂湖街道、茶盘洲镇发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达到5万亩。积极挖掘枳壳、吴茱萸等中药材的药食兼用功能。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从完善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着力,补齐农业产业发展中短板,健全完善农业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以两线两区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依托市域独具特色的湿地资源,以“四湖”(湖城、湖岛、湖州、湖乡)为开发为重点,打造生态“四廊”(交通走廊、绿色廊道、绿色水廊、生态鸟廊),拓展沅江市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到2025年,引进水产、果蔬加工生产线5条;新建仓储保鲜库200个,小龙虾交易中心1个;推进生态水稻农旅示范、云梦洞庭田园综合体建设。

专栏2  农业产业提升工程

稳定粮油:新建及改造高标准农田47万亩;进一步完善北部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工厂化育秧中心;逐步在南大膳镇、阳罗洲镇、泗湖山镇布局3处工厂化育秧中心,育秧能力2万亩;对北部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共华、泗湖山、茶盘洲、南大膳、阳罗湖、胭脂湖、高新区等13家粮油企业提质改造;年试点建设稻油水旱轮作面积2.6万亩。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种粮经济效益。

做强水产:创建国家级水产育种创新和种业示范基地5000亩;在南大膳进行水产数字农业试点;在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琼湖街道、南嘴、共华、泗湖山、茶盘洲、南大膳、阳罗等乡镇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在泗湖山、草尾、四季红镇建设1万亩小龙虾繁育基地;在北部湖区共华、泗湖山、南大膳、草尾、四季红、阳罗洲等乡镇建设稻虾养殖综合示范基地3万亩;治理沅江市垸内湖泊6.5万亩,其中包括闸口拦栅、净化设施、水生生物种养殖、保洁等。

做优蔬菜:在共华、黄茅洲、南大膳建设蔬菜工厂化种苗繁育中心3万亩;在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及胭脂湖、琼湖、南嘴、新湾、共华、泗湖山、茶盘洲、南大膳等乡镇建设设施蔬菜2万亩;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依托试验区50万亩湖州资源,建设芦笋、藜蒿、芹菜绿色野生蔬菜基地10万亩。

做特水果:在南部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琼湖、南嘴、新湾等乡镇建设柑橘良繁基地、柑橘品改基地5万亩;建设优质水果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3万亩。

壮大中药材:在胭脂湖建设中药材良繁基地5万亩;在胭脂湖街道、茶盘洲镇等地发展以枳壳、吴茱萸种植为主的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5万亩。

天下洞庭绿色智能仓储新技术开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新建年产4万吨绿色优质米加工示范生产线2条;建设高标准粮食检测中心1个;建设高标准绿色智能仓库(实验用)一座。

提质改造水果加工产业:支持3家水果加工企业完成提质改造,扩大初加工,推进精深加工。

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新增冷库库容1万吨,新增冷藏车50台,新增田头仓储保鲜库200个。

小龙虾(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投资生产线3条。

沅江小龙虾交易(物流)中心:建设交易中心管理房500平方米,交易门店100000平方米。

农社生鲜体验馆:建设30个农社生鲜体验馆;引进电商与生鲜结合的农超100处。

水生蔬菜(洞庭四珍)生产加工产业园:引进食品加工企业15家;建设水生蔬菜生产线2条。

生态水稻农旅示范点项目:建设生态水稻农旅示范点2个。

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创建:创建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其中包括:道路拓宽硬化、民居提质改造、渠道疏洗衬砌、荷花观赏走廊建设、100亩油葵基地建设、200亩栀子花基地建设、100亩瓜果蔬菜基地建设、200亩稻蟹种养基地建设、200亩扶贫药材产业基地、500亩红米、黑米、香稻等基地建设等。

3、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田资源保护,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轮作休耕。在全市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力争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均减少5.0%0.8%以上。推进统防统治,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以上。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广绿肥种植。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高效低毒低残留低剂量农药替代高毒低效高剂量农药、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药剂实行病虫害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加大养殖尾水治理。

 

专栏3  农业绿色发展

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建设高标准柑橘示范基地3万亩;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关试验10个。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对全市从农田面源污染、畜禽面源污染、水产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污染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完成产地面源污染治理50万亩;完成100条地表径流污染治理。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治理项目:完成耕地三区划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0万亩,严格管控区实行退耕。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市地膜、秧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开展农业生物灾害监测与预防、开展农业生物灾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开展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25万亩、开展农业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整市推进。

沅江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年产15万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项目,秸秆收储运站点20个,加工及运输装卸设备,年收储秸秆25万吨,食用菌基地1000亩。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项目:建设6000m³厌氧消化装置,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集中供气及配套设施;建设中小型联户沼气工程及配套设施250处;建设有机肥加工厂3个,年生产生物有机肥20万吨。

集中连片精养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生态沟渠、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湿地洁水池及过滤坝等,总规模7万亩精养池塘。

大通湖流域稻虾尾水治理:建设精养池塘7万亩,其中包括:生态沟渠、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湿地洁水池及过滤坝等。

4、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科学确定和调整农产品生产区域,健全市、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充实基层监管机构条件和手段。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强化质检机构资质认定与考核,提升农产品质检专业化水平。建立市、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无缝对接国家、省级监测网络,改进监测方法,扩大监测范围,提升抽检科学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监测,重点渔业水域和主要种植基地环境监测率达到100%。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启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四项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平台,全市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赋码标识的数量达200个。

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现代业园建设,积极培育“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企业与原料基地紧密结合,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到2025年,重点培育打造“沅江芦笋”“沅江柑橘”“沅江芦菇”“沅江大米”“沅江枳壳”“沅江大头鱼”等区域公共品牌6个;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培育上市企业1-2家;新增绿色有机产品15个。

 

专栏4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品牌培育与推广:培育打造区域公共品牌6个;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培育上市企业1-2家;新增绿色有机产品15个。

沅江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项目:全市范围内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3个,总烘干能力4086/天。

沅江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配置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微生物检测相关设备、样品前处理小型仪器设备20台(套),重点提升粮油中真菌毒素、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升级和改造粮食检验监测中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检测设备提质升级,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5、提升农业设施装备与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大力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粮油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推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农机、农业机器人等新装备在规模种养领域广泛应用。推进设施、农机和农艺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合市域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同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现代农业技术集成配套,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加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园的平台作用,加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高新农业企业。建设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实用技术转化应用、技术服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全市城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验能力为核心,培育一批管理、创业、服务实用人才。

 

专栏5  提升农业设施装备与科技创新工程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程: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推广高效新型实用机械,重点解决机插、机防、机烘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生产问题。推广收割秸秆还田一体机5台、植保无人机5台、节能烘干机5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科技产业园1000亩,其中包括建设沅江市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创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平台。

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提升工程:新建产学研基地5个;新建博士工作站1个;打造创新服务平台1个。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实用技术转化应用、技术服务、建设1-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200户,脱产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0人,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2所。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育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200-300名。

 

6、加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结合“数字沅江”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沅江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水稻、渔业、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基层党建”新模式,开展区块链+智慧社区试点,探索建设“共享社区”党建项目,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社区信任机制,推动社区闲置资源或空余分成合理利用,提升基层党建效率。到2025年,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基地6个,农村村级电商覆盖率达10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10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0亿元。

专栏6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沅江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并应用病虫害预警模型和成熟度预测模型,,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农业科技综合信息“云”服务平台。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沅江农产品特色港”市级农村电商平台;在全市各乡镇村建设实体服务网点200个;在全市区各居民小区布设服务网点不低于200个;培育大、小农村电商200家以上,其中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电商10家以上。

水稻数字化生产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优质水稻数字化生产试点示范区1万亩;建成水稻生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1个;建立水稻生产数字化监测、智能化预警、远程化管理等现代化生产模式;建设沅江优质水稻生产的全程可追溯系统。

渔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建成渔业养殖数据资源共享平台1个,建设沅江渔业生产的全程可追溯系统。

蔬菜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在北部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草尾镇试点建设蔬菜数字化生产基地1万亩,完善沅江蔬菜生产可追溯平台。

水果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试点建设小水果数字化生产基地0.8万亩,实现水果生产全程数字化监控管理。

“数字村庄”建设: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农村家庭基本具备100M以上接入能力;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广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

 

7、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加强基层专业队伍建设,为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和公益性服务组织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对接互联互通的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农业生产托管等多样化服务模式。探索完善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加快发展智慧农机服务合作社。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与小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节本增效。

 

专栏7  农业农村改革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建县级(市)示范合作社80家,创建县级(市)示范家庭农场70家,培育种养大户20户,农民合作社200家。

创客平台: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平台5个,其中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星创天地4个。

小微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工程:打造小微企业发展平台10个,突出扶持中小微企业成长,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扩展金融信贷对小微企业服务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返乡下乡创业行动: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及双创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方案;整合现有渠道,用5年时间培训200名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1个,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实施育才强企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创业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8、大力推进“秀美村庄”建设。坚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以行政村为单元,坚持“规划先行,一村一策,整村推进,分类整治”,对全市农村厕所完成无害化改造,村庄实现“绿化、亮化、净化、序化、美化”要求,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建设“五美”格局,打造生态环境友好、地方特色鲜明、村村宜居宜业、人人共建共享的农民美好幸福家园。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149个行政村达到干净、整齐的整洁乡村标准,30%以上的村庄达到沅江市级美丽乡村标准,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提炼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乡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专栏8  “秀美村庄”建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建设预处理池,前后厌氧池,生物好氧塘等,共计200处;新建/改造149个村农村散户、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建5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农村垃圾治理:每个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1处,每个村配套建设垃圾分类回收及无害化处理站点1-2处。

农村厕所革命:对149个行政村户用厕所新建、提升改。

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每年建设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四、实施“十四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组织领导。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坚持不懈地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综合协调,明确职责,落实措施,自觉担当起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二)加强政策扶持。研究制定扶持现代农业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重点在要素资源保障、人才支撑、财政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发挥政策引领、撬动作用,着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瓶颈问题,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考核推进。对照规划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按年度制定推进计划,进一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明确举措,确保规划落地实施,并加强实施检查监督和年度考核,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沅江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四)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宣传载体,整合宣传资源,加强宣传力度,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及时宣传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更好地展示现代农业建设的成就,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开创各方参与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动局面。

(五)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保障。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化、专业化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采用常规性监督与专项整治、专项抽检等相结合的方式,依法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等领域的行政执法监督,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