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发布时间:2024-05-14 11:32 信息来源:政务公开办 作者:沅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浏览量:

一、规划纲要基本情况

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专门工作机构。历时一年多,六易其稿。通过企业座谈会、现场调研、网上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专家研讨会、部门座谈会、人大政协意见征求、部门意见征求等广泛征求意见,通过专家评审,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全会审定后,提请2021年1月1日沅江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本规划纲要从沅江实际出发,按照党中央号召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要求,系统地对沅江市“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对沅江市“十四五”期间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形势、机遇进行了综合分析判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主题,对沅江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及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科学谋划。

规划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与发展需要,找准融入国家和省、益阳市发展新格局中的“沅江元素”,特别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的“三高四新”要求,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力求沅江特色更特,沅江优势更优。

本规划纲要共分九章,1—2章为规划背景、目标和总体布局;3—5章为沅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市”(产业强市、生态名市、文化特色市)发展目标规划;第6章为基础设施规划;第7章为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第8章为社会民生领域规划;第9章为规划实施保障。共收集了全市36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2100多亿元。

二、规划纲要内容解读

解读一:关于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一)“十三五”规划总体评估

《纲要》从四个方面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评估:一是全面小康目标总体实现;二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进“五大建设(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基础产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四是三大攻坚战成果丰硕。

(二)发展形势

规划纲要从全球视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分析了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详细阐述了我市的发展机遇。我市在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益(益沅桃城镇群)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经济体制、土地等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更加多元。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

综合判断,20212035年,沅江市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挑战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复杂严峻。为了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能力,沅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中共沅江市委第十二届九次全会郑重提出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主题。

“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省内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沅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新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解读二:关于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坚持“三高四新”战略引领,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建设“产业强市、生态名市、文化特色市”为目标,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沅江。

(二)总体要求

——后发赶超高档位发展。GDP增速高于国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确保进入环洞庭湖区、益阳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重跻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强,环洞庭湖区前10名;益阳县域经济发展前3位。

——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创新引领、生态优先、为民利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大,对外开放达到新高度,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型经济、金融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补齐短板高标准发展。沅江市最大的市情是水情,要趋利避害,做好水文章。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体经济及船舶制造等产业。消除水的阻隔,畅通交通网;根治水患,大兴水利;防治水污染,继续打好洞庭湖水环境整治攻坚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转换动能高水平发展。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动力转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制度性成果,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三)战略定位

1)发展定位:围绕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综合考虑沅江未来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2035年沅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瞄准“洞庭湖区县市区第一方阵”,以将沅江打造成“现代绿色滨湖特色城市”为总定位,具体实现:

1.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要城市,以“产业强市、生态名市、文化特色市”为目标,打造以湿地、绿色、生态为特征的“洞庭水上之城”。

2.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明交通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智慧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视、宜游、宜读”全国一流城市。

3.建设长株潭益(益沅桃城镇群)城市群卫星城市,打造长株潭益现代都市区卫星城市

4.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

2)目标定位:“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三市”:

1.打造“产业强市”。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商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主攻新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旅康养、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引进多个游购娱于一体的新业态知名商业综合体,打造特色街区和商业中心,繁荣商业。加快构建绿色农业高地、加工制造高地、大生态旅游高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进一批移动互联网、现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心企业落户沅江、聚集沅江。

2.打造“生态名市”。发挥沅江市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生态优先为主的方针,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以构建“四湖”(五宜湖城、文旅湖岛、生态湖洲、鱼米湖乡)格局为抓手,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维护力度,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全力打造国内享有盛名的生态沅江。

3.打造“文化特色市”。沅江文化是洞庭湖文化的代表。充分挖掘沅江建县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彰显具有沅江特色的洞庭湖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渔樵文化及地方特色民间文艺。加大湖乡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内涵的旅游景点、旅游品牌。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主要发展指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全市“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规划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2025350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70亿元、125亿元、155亿元,年均增长3.6%7.8%11%

2.三次产业结构:2025年三次产业占比为20:36:44,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0%,比2020提高5.5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135.7亿元,年均增长8%

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

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40000元,年均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570元,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30元,年均增长8.5%

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25年达到59%,比2020年提高4.9个百分点。

8.科技创新:2025年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比2020年提高0.4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万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50%

解读三:关于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

立足沅江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优化主体功能布局,构建可持续、绿色、生态湖城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完善生态功能空间布局

深化国土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一是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沅江市湿地众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72512公顷。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分区域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二是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大力提升全市永久基本农田49769公顷地力条件,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三是调整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调整、优化,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地等纳入自然保护地。

(二)构建滨湖特色发展布局

依托沅江市优质的湖水资源,以构建“四湖”发展新格局为着力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湖特色发展布局。一是打造“五宜湖城”。以河湖、生态廊道为脉络,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读、宜视、宜游”的“湖上之城”。二是打造“文旅湖岛”。以赤山岛国际第一大内陆岛为引爆点,全力将赤山岛打造成生态湖岛、文化旅游岛。三是打造“生态湖洲”。在严格按政策抓好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湖州资源,为建成洞庭湖国家公园作出积极贡献。四是打造“鱼米湖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立足优势资源禀赋,构建湖乡特色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美丽乡村融合发展。

(三)优化城镇体系发展布局

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打造集约高效城镇空间,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科学确定人口发展规模。根据人口增长及迁移情况,到2025年沅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30万人,2035年约为36万人。

——打造功能强化、组团集聚的城镇体系。建立适合沅江市城乡统筹要求的空间等级体系,将沅江市打造成为人口集聚、经济繁荣、品质高尚、生态宜居的洞庭水上城市,提升其在益阳市及湖南省的功能与综合地位。规划市域、城镇、乡村,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个规模等级。

——推进中心城区布局优化考虑沅江市综合情况,优化中心城区“东提西扩南进北拓”布局:

东提:向东提升,推进老城区提质改造工程;

西扩:向西扩充,开发“两湖新区”(胭脂湖、浩江湖);

南进:向南推进,主动融合“益沅桃城市群”(益阳、沅江、桃江),对接“长株潭城市群”;

北拓:向北拓展,新建沅江中心城区以北沿湖环线公路、沅共大桥、白沙二桥,连通共双茶垸、大通湖垸,实现环南洞庭湖区域协调发展。

解读四:关于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经济实力更加强盛。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打造现代经济发展新体系。坚持创新引领,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园区高品质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农业高地、加工制造高地、大生态旅游高地,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沅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农业生产新型主体,走出一条规模、高效、生态、品牌、智慧、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沅江特色现代农业之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升级。

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以打造特色工业小镇及外协产业承接地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做大做强船舶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湖鲜食品加工业四大主导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企业主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促进制造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集聚集群发展、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战略重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二)社会民生更加公平。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社会民生新福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三)文化引领更具特色。加快建设“文化特色市”,厚植高质量发展新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推进沅江“二次创业”,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新高地。补齐沅江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水生态和减灾体系、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外畅内序、互联互通”大体系交通发展格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铺平道路。

(五)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持续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增强创新创业新动能。坚持依法治市,加强法制建设,大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新机制,全面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优化创业营商新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动力转换

(六)生态环境更可持续。着力打造“生态名市”,彰显绿色发展新优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指标排位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解读五:关于重点任务与行动计划

——交通建设:重点推进“两路两桥”,拉通常汨高速,新建漉湖特大桥,打通沅江南部外出口;拉通沅江四共轴线,新建防洪蓄洪安全转移桥沅共大桥,打通沅江内部循环通道。

——城镇建设:重点推进“两开两改”,两开:两湖(胭脂湖、浩江湖)新区开发;“两改”:改造老旧城区(街区)、老旧小区。

——现代农业:重点推进“两区两业”,两区:南部城郊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北部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两业:加快发展“四水农业”(生态优质水稻、生态优质水产、生态优质水生蔬菜、生态优质水果);推进芦苇综合利用产业,提升主导特色产品品质。

——新型工业:重点推进“两镇两链”,两镇:胭脂湖智能制造工业小镇、船舶制造特色工业小镇;两链:湖鲜食品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实现从原料基地、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外协配套、营销推广全产业链条。

——文化旅游:重点推进“两线两点”。两线:沿陆路交通线,打造生态廊道,连接沿线景点景观;水上游览线:开辟南洞庭湖水上旅游线;两点:打造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赤山国际生态旅游岛两大“看点”。

——商贸物流:重点推进“两园两港”。两园:商品货物现代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两港:白沙港口、漉湖港口及其航道疏通。

——信息网络:重点推进“两站两网”。两站:5G基站、大数据中心站;两网:新型智慧城市网、电商互联网。

——水利建设:重点推进“两安全两保障”。两安全: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两保障:供水保障、河湖生态功能保障。

——生态环境:重点推进“两治两绿”。两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两绿:绿水、绿化。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两建两改”。两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两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殡葬改革。

——社会治理:重点推进“两依法、两优化”。两依法: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两优化: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社会民生:重点推进“两体系、两提高”。两体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突发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两提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解读六:关于规划执行与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的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沅江“二次创业”,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凝聚各方发展合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形成发展合力。第一、强化政府履责。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战略、重大行动、重大工程,要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第二、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宣传“十四五”规划,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规划实施。第三、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引导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资源向重大规划项目配置。

(三)增强宏观调控实力。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灵活运用国家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和杠杆作用,把财源建设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有机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主体财源,培育新兴财源,优化财源结构,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二是积极争取“三个重大”支持。加大向上级对接规划、项目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将沅江更多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改革列入益阳市、省及国家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规划衔接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纲要的统领作用,构建以纲要为核心,重大专项为支撑,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五)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投资规划实施重大项目“532”行动计划。即重点推进“5大工程”、实施30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000亿元左右。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规划实施的工作载体和重要支撑,不断调整和充实“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库,完善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实施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分年度具体实施。

(六)加强规划监督评估。完善规划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和期末评估,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加强发展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十四五”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