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索 引 号:4309810018/2024-1938454 发布机构: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2024-05-14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全面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粮食生产,紧抓安全不动摇

一是沅江市现有耕地面积为88.6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78.71万亩。2023年上级下达我市粮食生产任务面积为108万亩(其中早稻面积40.8万亩),总产量45.66万吨,集中育秧的任务面积为31万亩,我市为贡献粮食生产重点县的责任担当,2023年实际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积31.6万亩,完成粮食生产面积113.7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45.7万吨。二是出台了《沅江市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置。2023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8.7万亩,全市地膜使用量396.8吨,地膜回收量334.1吨,地膜回收率84.2%。四是探索植物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新模式。完善了《沅江市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0%,打造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10个以上。扶持省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6家,取得国家级荣誉6家。五是已完成化肥淡季储备任务,制定了2023年沅江市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沅农发〔2023〕14号),完成了2023年我市化肥减量化目标任务,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13万亩次以上,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六是今年我市轻中度安全利用区通过“六改”农艺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共计完成轻中度安全利用区治理任务10228亩,完成了益阳市下达我市安全利用类10000亩工作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1000亩严格管控区耕地已全部按要求退出水稻种植。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4万亩,6月完成了县级初步验收,10月25日通过市级竣工验收。2023年投融资创新面积5.8万亩,已按程序开展项目评审,正在进行第二轮初步设计方案优化调整。沅江市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2.84万亩,两个标段项目已开工,正有序推进,整体形象进度8%。二是做大做强“两芦”特色产业。今年来,芦小妹公司“芦小妹”沅江芦笋荣获湖南省知名品牌,并建立了沅江芦笋湖南省专家工作室;博大天能公司“春之蔬”芦笋面荣获湖南省知名品牌,通过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同时完成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大体系认证。全市芦笋生产和销售企业有1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固定资产投入达5亿多元,年产量约3万吨。已发展芦菇生产企业7家,芦菇种植合作社6家,芦菇种植面积500亩,芦菇产量达1500多吨,2023年两芦产业预计可实现综合产值约38亿。根据省、益阳市“四级同创”文件精神,制定了沅江市“四级同创”文件沅农联2021〕)20号)做好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园、产业强镇创建,并力争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个。三是推进院地合作。大力推进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统防统治技术研发与服务体系平台、联合中麻所开展沅江市“四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建立乡村振兴学院、省农科院再生稻研究院、芦苇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柏连阳院士工作室博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四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按照“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工作思路,2023年沅江市投入秸秆综合利用经费850万元(均为社会资本),扶持秸秆收储中心1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2个,培育秸秆原料基地12个,建设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1个。新引进秸秆饲料化处理企业4个,新增消纳处理秸秆能力3万吨以上。五是推进农业面污染治理。湖南省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已经进入造价预算阶段。

(三)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今年相继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和“夏季战役”和“百日攻坚”行动,自年初到8月份以来“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及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在全市14个镇(街道、中心)全面开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农村垃圾实现“集中收集、集中压缩、集中转运、集中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面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日清日洁”的长效保洁机制。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是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500万元,探索总结美丽村庄“八个一”、美丽庭院“六个一”创建标准化模式,投资5000万元打造“一镇两村”示范点,2023年成功申报省级和美湘村创建示范村1个,益阳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4个。三是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已向上级部门推荐八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列入本年度集体中央、省级经济扶持对象候选名单;已完成三季度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数据统计与上报。四是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本完成全市165个村级组织的自查自纠工作,已摸排上报问题线索7863条,已整改问题7280条,处理双重成员身份16547人,查清漏登资产9706.8万元,权属不清资产240万元,收回违规发放资金60.12万元,收回增加村级负担资金2.432万元。

(四)强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是强化禁捕退捕。出台《中国渔政亮剑2023元江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方案》《沅江市垂钓管理办法》等文件,严格落实相关部门主管责任,全方位、无缝隙开展水上执法巡查。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850人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30起,没收并放生非法捕捞的渔获物565.84公斤、收缴“三无”船舶81艘、劝退垂钓人员6022人次,持续形成高压严打态势。对沿湖各镇(街道、中心)垸内沟港渠道的“电毒炸”“绝户网”“地笼网”等非法渔具,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清理整治。依法查处销售、加工、采购禁捕水域非法捕捞渔获物和未落实进货查验要求的非法水产品。进一步加快推进渔民新村建设进度,启动渔民分房,加快推进管竹山、莲花岛、澎湖3个湖心岛渔民整体搬迁。二是强化秸秆禁烧。11月13日,沅江市政府第十八届42次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沅江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出动宣传车 8891台次。根据《2023年益阳市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特护期”专项督查方案》(益农发〔2023〕115号)文件的规定的7项督查内容,市禁烧办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的秸秆禁烧资料进行检查,确保其按照要求进行整理和规范。对于存在问题的乡镇,我们将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整理和报送资料,做到规范有序。三是强化村民建房管理。对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开展政策落实、责任体系建设、审批机制、安全生产等工作的检查督查,分批次在全市开展宅基地制度与审批管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100余人次。四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对种子包装不规范、未按规定备案和未按规定执行农药采购台账、销售台账制度的24家农资经营单位责令整改,立案调查销售假劣农资的经营主体4起。

(五)创新构建特色品牌体系,助力形成沅江特色。

一是探索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新模式。我市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1家(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省级8家、市级46家,其中粮食产业龙头企业19个,芦笋芦菇产业龙头企业11个。由省级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联合体9家,市级龙头企业牵头带动的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大部分为粮食和蔬菜企业,辣妹子公司销售收入已达近十亿元。以“辣妹子”、天下洞庭粮油、鑫海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沅江现代农业走向世界的标志。二是重视企业品牌建设,打造出了很多可以代表企业品牌形象的品牌及周边产品。目前,我市已打造“沅江辣妹子”“沅江芦笋”“沅江芦菇”“沅江大米”“沅江枳壳”“沅江大头渔” “四季红腐乳”“阳罗面条”等八大特色农业品牌。全市有注册商标145个,2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二品一标”有效期获证企业8家,获证产品57个产量15.2万吨。开展绿色水稻基地认证25.3万亩,“沅江芦笋”为湖南省首届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沅江芦笋”“四季红腐乳”“沅江大米”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发展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推进休闲农业提质升级发展。不断培育提升我市“一村一品”,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有共华镇八形汊村发展特色种养业(稻鳖、稻虾);茶盘洲镇南洲街社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菜籽油、坛子菜);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发展文旅产业(研学基地);琼湖街道小河咀村(农家乐);胭脂湖街道南竹山村电商产业。(洲上农家、绿洲农业);四季红镇阳鹊红村发展艾草加工、合作经营发展印刷产业;琼湖街道万子湖村的发展退捕渔民劳务输出产业,琼莲劳务派遣公司;草尾镇胜天村菜心加工;共华镇双阜村(稻菇种植);草尾镇民主村大蒜种植;阳罗镇七子浃村香稻种植;胭脂湖街道先锋村。

(六)积极探索新型紧缺型人才,落实培育新举措

深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在数量、规模、经营范围上不断突破。至2023年底,我市有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6515家。积极推进示范“四级联创”工作;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8家,创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5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5家。今年我市重点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420(其中经营管理型140人;专业技能服务型含植保无人机飞手70人、新农商带头人70人、农村创新创业70人、种养加种植能手70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遏制秸秆禁烧执法压力大。部分乡镇对秸秆禁烧责任不明、巡查处罚不到位部分村组干部认识有误区,态度不明朗、不坚决导致秸秆焚烧现象仍有发生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市集农产品收贮、加工、流通、科研、服务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不长,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三)市镇村联动不够。乡镇执法大队力度不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执法行动落实不到位。人居环境整治乡镇积极性不高,党员参与度不够,严重影响整治进度。各镇宅基地管理执法机构没有组建到位,日常巡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违建问题。

(四)底线工作任务重。当前农业农村部门任务重、压力大、风险点多,像粮食“双稳”、化肥减量、禁捕退捕、农村宅基地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耕地“非粮化”整治等相关工作已经纳入绩效考核、巡视巡察、督查激励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接受各类督查考核的频次多,且都有问责要求。

三、2024年工作目标

(一)紧盯底线工作不动摇。坚持问题导向,把督查、核查、审计、巡查等交办问题的整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确保接受各类督查考核不问责。扎实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耕地“非粮化”,落实1万亩受污染耕地“六改”农艺和1000亩严格管控区管控;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落实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全年卫星火点数量控制在12个以内,秸秆综合利用率87%以上;规范涉农资金审批管理,扎实开展惠农惠民资金管理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防范三农领域资金风险。

(二)紧抓“四水”产业不懈怠。协助支持畜牧水产部门发展百亿水产产业,支持发展稻渔、稻虾产业40万亩,推动水产院士科研楼落地;紧握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鼓励激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面积、产量任务。推广优质稻订单生产30万亩,推广新型农机具100台(套),推广“十代”服务模式2万亩,打造“沅江大米”品牌,实现弯道超车;支持市场主体开展柑橘品改和发展枳壳产业,探索出台《沅江市枳壳管理办法》《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打造沅江特色品牌。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做强“一县一特”芦笋、芦菇为主的水生蔬菜,同步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培育5家龙头企业发展“四水”农业,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紧跟项目建设不掉队。高标准推进2.8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3年国债增补投资高标准农田1.6万亩和5.8万亩投融资建设任务,力争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打造成良田;全面推进8.7万亩农膜科学利用重点县项目、完成3.5万亩绿肥生产、全国土壤第三次普查。依托产油大县、产粮大县、棉花大县项目,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

(四)紧扣精准执法不偏向。扎实开展农业领域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人岗相宜、交流轮岗调优执法队伍,激发执法队伍活力,打造农业综合执法铁军;加强执法人员素质培养,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构筑制度防线、工作标线、问题底线、支撑专线入手,全面提升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屠宰、渔政等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2次以上,完善交界水域监管体系,通过查办一批典型案例,达到震慑四方的效果,强化智慧渔政平台质效,做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及“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等专项行动,杜绝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紧密合作创新不停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深化与中国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农科院、湖南农大等院校合作,提前谋篇布局打造数字乡村,加强所有科研成果与服务体系成果运用,确保年底农业农村工作“交卷打高分”。

(六)紧系创新争优不放松。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禁捕退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优势板块,创新推广高标准农田+数字农业、改革重点任务“揭榜挂帅”+自主创新、禁捕退捕+智慧监管平台、美丽庭院经济等经验模式,力争在省级内刊发表典型案例、文章1篇以上,确保成功申报1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