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8-13 09:45 信息来源:市政务公开办 作者: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浏览量: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战略的主要改革方向,在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全面提升沅江金融产业的整体实力,打造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特制定沅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一)投融资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已初步搭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征信系统已录入2591万户中小企业和9.9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实现了企业、个人信贷信息的实时更新和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查询共享。整合各方信息资源,积极促进企业信用评级,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深入开展了非法集资风险隐患排查和清收不良贷款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了“金融安全区”和信用乡(镇)、村(社区)创建工作。

(二)投融资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一是股份制银行相继入驻。通过有关部门积极对接与全力推动,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的沅江市支行已开业。二是村镇银行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有沅江浦发村镇银行1家村镇银行。三是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截至202012月末,全市已批小额贷款公司1家,开业的1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规模达到0.6亿元。全市拥有市属担保公司1家,在保余额400万元,累计担保金额800万元。

(三)投融资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增强银行机构信贷功能,强化投融资平台的导向作用,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拓展投融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体系。一是银行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全市以两芦产业和船舶制造产业为支持重点,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助推全市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通过“两进两促”和“百家行长千户行”行动全市累计投放项目106个,累计发放贷款38亿元。实现了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的目标。二是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市场发展迅速。我市的小贷公司“十三五”期间累计为中小企业、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1.442亿元;担保公司累计为为中小企业、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1100万元。

二、“十四五”规划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金融方针政策,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产品、业务和服务创新,实现金融业创新发展;始终坚持风险防控,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风险防控长效处理机制,实现金融业安全发展;始终坚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建设,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实现金融业稳健发展;始终坚持人才兴业,培养和引进金融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智慧,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走差异化、精细化服务道路,实现金融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实现经济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沅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我市金融业科学发展成效显著,金融政策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金融风险控制及时高效,金融组织体系健全、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金融产品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金融服务实现差别化、精细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提高,金融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均有大幅提升。

1、金融业社会贡献明显提升。金融业引导、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更加突出,金融业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到2025年,全市贷款规模达到300亿以上,年均增长11%,存款规模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0%

2、机构发展协调性大大提高。一是金融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到“十四五”期末,我市银行机构突破13家,银行营业网点达到90个,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公司等机构总数达到5家。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健全,金融高地建设基础扎实。二是机构区域布局更加协调。金融机构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城乡金融组织发展更加协调,镇、村、社区金融网点稳步增加,金融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金融机构间合作和协调能力大大提高。

3、金融业自身实力显著增强。一是银行业全面优化发展。存贷款增速在益阳市内保持领先,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0%,存贷比保持较高水平,金融资源运用高效、安全,贷款结构更趋合理,贷款质量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比率有较大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达到40%以上。二是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直接融资比例达到8%以上。票据和债券等其他融资方式拓展卓有成效,承兑汇票融资、企业债券融资、基金融资等融资方式在企业运用中有所提高。企业上市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到“十四五”期末,全市至少新增1家上市企业,新增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至少有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入选省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的本土企业突破10家。三是保险业取得重大突破。保险业务领域开拓成效显著,保险产品尤其涉农保险产品创新丰富多样,保险业社会功能发挥有较大提高。

4、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一是信用体系建设更趋完善。信用建设深入推进,力争覆盖全市所有镇、村、农户。中小企业和“三农”信用档案建设基本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基本健全,覆盖全市范围的征信系统建设基本完善。建成益阳市级金融生态示范区,强化沅江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推动改善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力争建成全市金融生态示范区域。二是金融风险防控及时高效。金融业监管部门沟通协调能力显著改善,金融风险预警制度更加健全,金融风险控制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保持较低水平,不良资产率控制在保持在2%以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络制度基本建立。三是市场秩序持续良好。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行业规范自律建设基本完善,金融各行业市场竞争公平、有序、规范、和谐,金融合作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行业违规操作行为鲜有发生,对违规处罚及时有效。四是建成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区。大力推动金融体制、金融组织、金融产品的创新,形成与沅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沅江市开展市政债券、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试点。

(三)主要任务

1、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完善金融组织结构。健全服务于不同对象、适应各层次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组织,提高金融覆盖面。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管理规范、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股份制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入驻沅江,逐步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优化金融业结构和布局。二是加大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沅江已实现“一县两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县域,贷款反应快,门槛相对较低。重点加强地方法人机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支持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2)扶持和发展直接融资。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力争鑫海绳网2020年完成辅导备案,2021年递交材料并成功上市。二是做好涉农企业股改工作,力争至少一家涉农企业在湖南省股权交易所挂牌成功。三是密切跟踪服务,全力做好重点拟上市企业的规范提升和辅导工作,争取在五年之内,实现上市。四是通过内挖潜在企业、外引优质资源、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五是积极推动沅江市政府与湖南股权交易所的合作,助力沅江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专业知识培训、股改挂牌、投融资对接等综合金融服务。

3)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快融资担保业务发展,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融资杠杆作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并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持续增加机制。

4)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推广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安全生态金融区的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优化金融产品结构,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创新金融产品,丰富金融品种,拓展金融业务,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提供更好金融服务。

2、推进产融结合,保障重点领域金融有效供给。坚持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吸引优质金融资本,促进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内部的合理分配。

1)强化园区金融服务。持续深化“两进两促”专项行动,始终以园区作为深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重点,促推政府金融办、银行、园区、担保和企业五方之间建立有组织、多形式的合作机制和结对帮扶负责制度,推动银行积极研发适合园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探索政银园合作模式。

2)重点支持新兴优势产业。加大特色优势产业信贷投放。加大对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信贷投放,巩固我市实体经济基础。加大对重点项目信贷投放。依托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项目聚集,政银企合力,确保鑫海股份二期项目建成投产,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3)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服务。探索绿色金融的体制机制,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大力发展能效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积极支持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和服务。支持传统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形成绿色新业态。全市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开展项目对接,灵活运用信贷产品,为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3、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1)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提高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大信贷投放额度,大力支持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中小银行发展,发挥他们点多面广、信息资源、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

2)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适合小微企业业务开展的信贷制度、风险管控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产品及担保方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和完善与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小微企业。

3)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20186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方面,保险不仅可以进行融资担保,还能通过其产品的保障功能,增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市利用保险增信分险功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实例甚少。“十四五”期间,积极探索以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主要载体,引导保险公司通过“政府+银行+保险”这种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经营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并鼓励保险公司发挥专业化投资及风险管控的优势,投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专项债券及相关金融产品。

4、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运行

1)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最大程度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金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金融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稳妥防范处置突出风险点。着力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呆账核销、债务重组及责任追究力度,扩大不良资产处置参与主体,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增强风险抵补能力。分类施策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对排查出的风险企业,按照“属地管理”“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镇场街道、职能部门逐一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确保对症下药,有效化解企业风险。密切关注担保圈核心企业风险状况,灵活运用担保授信管理、融资方式替代等方式,阻断担保圈链。高度重视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提示企业防范债券兑付风险。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保险等领域风险。

3)加大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力度。“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普及防范非法集资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打早打小,妥善化解早期苗头,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落实非法集资案件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和激发群众举报积极性。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督促强化日常监测,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4)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建设,充实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当地金融管理部门的统筹下,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制定并完善规划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将规划落实情况列入部门工作考核目标。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强化金融行业专项规划与政府其他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以市域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金融行业专项规划为重要补充的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二)加大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完善金融发展政策,发挥政策在促进各类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激励引导效应。加强政策引导,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金融业发展的人才支撑。研究制定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对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着力提高金融管理人员指导金融业发展的能力。完善金融人才的政策,建立完善金融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流动和保障服务机制,营造金融人才发展创新的良好环境。对来沅发展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户籍、住房、家属调入、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和便利。实施金融人才交流计划,畅通政府部门金融人才和金融机构双向交流锻炼。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拔优秀金融人才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四)加强金融业发展的考核引导。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调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扩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服务职能,形成政银企担齐心合力,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继续营造经济、社会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营造金融业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积极主动,齐心协力,共同为金融行业统筹城乡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良好政务服务;对支持“三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在涉农财政资金存放、财政贴息贷款委托、审批代理支库、国库现金管理等方面优先考虑;加强舆论宣传,以通俗易懂的电视公益广告、宣传短片等形式,加大农村信用、农村金融的宣传力度,消除对农村金融的歧视和成见,对支持“三农”投入大、效果好的乡镇、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大力宣传,予以表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