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根据《沅江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组织专门班子对沅江市“十四五”科技专项规划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制定沅江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科技发展回顾
(一)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五年累计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99项;积极扶植、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和自主创新道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市级专利资助项目460项,申请专利2100余件,实施专利技术转化新增产值36.58亿元,培训人才2.99万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要求着力加强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和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让人民群众充分获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围绕我市船舶制造、专用汽车、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十三五”期间,共计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8个,得到项目支持1990万元,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创新项目8项。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加大产学研力度,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产学研对接,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一是初步形成了包括科技资源、机构、人才和创新环境为主要要素的科技发展支撑平台。参加了省、市产学研成果交易会,对接了一支多门类、多学科、规模大、素质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成果。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与我市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全市15家企业与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二是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资体系。实现了由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研究和服务机构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7个,国家级行业规划标准3个。各类种、养协会88个,科技政策的出台、科研环境的改善,吸引科技人才,稳定科技队伍,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十三五”期间,沅江科技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因素制约着科技的发展: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健全,自主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不多。
二是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才仅占总量的28%;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高级职称人才仅占总量的3%;专家级科技人才少,且年龄偏大,存在断层危机。
三是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不适应科技经济发展要求。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条件整合不够,社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
四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投入资金不能适应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政府科技投入少,每年科技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到0.2%;二是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低;三是社会科技投入小,尤其是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技术开发、产业化的机制有待完善。
二、“十四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创新型沅江为目标,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全面开放合作为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创新供给质量,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目标,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全面落实“科技引领、产业转型”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特色区域,集中突破,跨越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二是坚持产业优化原则。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三是坚持整合集成原则。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协作,运用技术创新资金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四是坚持优化环境原则。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行政环境、信息环境、人才环境,完善科技服务。
(三)发展目标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支撑和引领未来沅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更牢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创新型人才集聚效应更显著,以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核心竞争力更强大,我市力争成为我省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企业培育基地。到2025年,创建院士工作站1个,着力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品牌、专利技术,五年共申请专利3000件以上,授权专利力争达18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件以上,实施专利转化1200件;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5个;各类科技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实施科技项目500项,全市主要渔、畜、禽、粮良种覆盖达到9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2%;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每年递增20%以上;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5%;政府科技投入达到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1%;创新型沅江考核指标达到目标。
三、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1.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好企业新增研发投入省级奖补资金申报,指导企业开展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确保企业研发准备金备案企业达到30家。实施研发投入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益阳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统计动态监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责任。
2.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船舶制造、食品加工、专用汽车、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向省以上申报科技计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8个,高新技术引导项目36个,中央引导地方项目26个,技术投资类项目30个,创建湖南创新型市(县区),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一个,攻克一批技术瓶颈难题,“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创新发展。
3.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联姻,以市场引导创新、以创新开拓市场,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保障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与效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开放型、多层次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格局。利用创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组建船舶制造、食品加工、专用汽车、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有较强竞争力企业集团,每个行业培育龙头企业1-2个。重点培育10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高成长性、高税收的“五高”企业。尽快形成新兴产业集成和辐射,推动其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使其技术装备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发展骨干重点企业,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围绕资源开发、“两芦”产业深加工、产业集聚升级,依托现有工业企业,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我市企业结构调整,整合现有产业资源,通过上市嫁接、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产业延伸、协作配套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发展壮大一批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积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关联度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壮大我市工业的骨干力量。重点组织攻关和研发,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在市高新区建立绿色轻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高新区、船舶园建立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力争进入园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5.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的宣传落实,积极制定、完善和认真落实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0家。
6.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好市高新区、船舶产业园区的建设与成果示范推广工作。建设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争取市级以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达到88%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达到93%以上。
7.强化船舶信息平台建设。到2025年,大力引入创新实体,投资800万元建立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努力解决船舶产业发展中共性技术难题,引进船舶产业研究设计院,加强与高校等院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船舶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8.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提升服务模式。一是注重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二是由农业向工业延伸,从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向农村加工业、龙头企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工业领域延伸,由个人单项技术向团队集成服务延伸。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激励等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素质,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投入保障机制。四是健全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推动“村播带货”取得实效。
9.推动资源、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开展沅江芦笋、芦茹深加工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开展南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0.加强科普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推进农村科普服务中心的建设,鼓励全社会兴办与科普有关的公益性事业,提高全民科普意识,共建和谐美好社会。建成高标准科技馆,重点发展有沅江特色的一批科普宣传基地。
11.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利用“互联网+”,打造支撑平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在创新资源集聚区探索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开放式创业综合服务。出台并贯彻落实鼓励创新创业各项政策,把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摆在突出位置。
12.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的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船舶制造产业,创建船舶专业孵化器;依托专用汽车产业,创建专用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依托纺织服装产业,创建服装众创空间;依托沅江芦笋产业,创建沅江芦笋星创天地。依托特色产业,创建一个院土工作站,并出台对获批省级以上平台的奖补政策。
13.加快科技事业发展。争创湖南省创新型县(市)建设。每年科技立项争资980万元以上,并保持逐年递增15%。紧紧围绕特色产业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业;动物防检体系建设、沅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沅江市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体系建设、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特色经果林蔬建设等项目,着力实施一批省、益阳市、沅江市重大科技专项,增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以解决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主要农作物品种3-5年更新换代一次。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发展行业协会、合作社,推进示范点、示范户、示范片建设。建成14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立20个科普示范村;创建6个科普示范乡镇。
四、主要工作措施和保障
1.强化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科技部门牵头负责,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科技法律法规学习和执行力度。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健全科技统计和监测指标体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重在实效长远、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源培育、发掘、引进。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培育大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高度重视全市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壮大科技队伍。放宽政策,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和科技项目资金的引领和拉动作用,放大财政资金的效能,市政府的科技经费每年递增。出台对科技成果的奖励政策,完善奖励扶持机制。组织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建立工业发展科技基金,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引导和支持金融部门增加科技信贷规模,特别要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专利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贷款额度。
4.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将技术、管理、金融、市场各个方面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大科技体制创新力度,努力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校院的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及信息市场,繁荣技术贸易和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