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是湖南沅江当地喜迎春节的传统习俗。每逢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做几个又圆又大的糍粑,欢欢喜喜过大年。
在沅江市南大膳镇南大河村,村民王志元家里热火朝天,村民们正围在一起烤火话家常,王志元则忙着做糍粑。沅江人做糍粑都是用木制高蒸笼蒸糯米。这蒸糯米可是有讲究,我们看到蒸笼中间还插了根竹筒。米装好后,将竹筒抽出,还要在蒸笼里多插几个孔,这样热气可以更快上来,米的受热会比较均匀。蒸笼这一次装了六七十斤米,可以做两个糍粑。这个做糍粑的容器沅江人叫碓臼窝子,制作之前要先在容器里抹点菜油,防止粘锅。王志元家这个碓臼窝子是用麻石雕琢而成,也不知有多少年历史了。王志元说这个不知道几代了,是上辈传下来的。
柴火烧灶,噼啪作响。五十分钟后,糯米完全熟透。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出笼,清香四溢。米饭倒入碓臼窝子,几个人迅速操起准备好的木棒在碓臼窝子里戳碾。几分钟后,糯米很快碾成了膏状。糯米黏性很强,拉力很大,这需要持棒的几个人用力反复拉起,反复戳碾,动作交错,相互配合。糯米碾成细腻的膏状后,几个人合力转起来,将整团糯米膏撬起,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桌子上,糯米膏被做成一个大圆饼,象征团圆吉祥,丰收喜庆。
王志元做糍粑,在村里可是小有名气,附近的村民都请她来做。这一段时间,她家门口车水马龙,天天这么热闹。王志元从嫁到这里来起,家里就年年做糍粑,大家在她们家做,有时一年烧烂两口锅。
村里的老人易云富今年81岁了,回忆起以前做糍粑,可是津津乐道。说起那时候做糍粑,一家有做一两百斤的,户子小的就做一个,反正家家都做。这家做完另一家做,有时一天做到天黑,晚上还要做几个。
以前做糍粑,都是村里大伙一齐来,轮流出力轮流做。现在大家都愿意把做糍粑的事交给王志元,出点加工费给他,八毛钱一斤,拿米过来帮他做好,只拿糍粑回去。今年她糍粑做了一百来个,还挣了千多块钱。
大糍粑冷却放置一两天后,便可以切成小块。糍粑可以烤着吃,也可以水煮和油煎,糯米香味散发着浓浓的年味,是沅江人春节最喜欢的美食之一。
责编:喻浩 审稿: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