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手记】南洞庭,我们来了
发布时间:2020-08-04 15:28 信息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彭培焕 李礼 浏览量:

临近7月,又是一个让人心情跟着“发霉”的梅雨季节,不断线的雨水,一遍又一遍地洗刷着大地,天上好像永远有下不完的雨似的。

又是一个大水年,该防汛了吧。看着外河水位节节攀升,同事们议论着,什么时候开始防汛,谁又会派去哪里防汛?我想,今年该不会派我去南洞庭了吧。自2016年起,5个年头,除2018年未防汛外,4次去南洞庭。一年了,不知那里又有什么变化。

雨还在下,水也在涨。7月3日晚10时,南洞庭水位超警。接到指令,我和李礼打点行装,向南洞庭出发。

一路走大堤,看着汹涌的洪水,印象中的南洞庭浮现眼前。记得2016年是27天,2017年11天,2019年7天,不知今年又要防多少天?轮渡在宽阔的湖面小心翼翼地驶来,我突然想,来南洞庭防汛,我们也许是最合适的,只因为熟悉。

踏上南洞庭,这里的变化很明显。路面硬化了、街道美化了,新建了几幢楼,一种熟悉又很新奇的感觉。来不及细看,我们已到了场防指。接待我们的还是分管组宣工作的王运娥部长,“知道你们要来”,看到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她热情地带我们先安顿好睡的地方。

没有二话,我们开始策划报道方案。几年的搭档,我们配合默契。李礼后期制作多年,对画面的取舍及摄像的掌控很到位,我负责文字。

这里,四面环水,堤长21.7公里,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几年的驻守,对这里的情况颇为熟悉。我们从面到点,报道南洞庭芦苇场干群齐心抗洪的场景,一帧帧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进我们的镜头。有走到哪里,就亮到哪里的吴映辉;有背着药箱上堤的陈华辉;有退伍不褪色的高世林;有把党放在心里、责任扛在肩上的张克明、周作豪,还有一大批义不容辞、誓战洪魔的坚守者……他们在烈日下挖浸沟,在蛇鼠出没、蚊虫飞舞的黑夜里,巡逻查险。

 

30多个日夜,我们走遍了南洞庭的三个堤垸,经历了狂风暴雨、烈日骄阳、蚊虫叮咬,见证了南洞庭人民众志成城抗洪魔的点点滴滴。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人少堤长,守堤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顶烈日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因为人少,这里的干部一人当作两人用,熬红了双眼、消瘦了身影、筑牢了堤坝。

南洞庭芦苇场,三个四面环水的小垸,如果不是防汛,我们很难过来一趟,更不用说住上一段了。因为防汛,这里成为一个火热的战场,每天上演着坚守与战斗。

当下,防汛形势向好,洪水终将回落。我们也将完成使命,重返原岗位。望着奔涌而去洪水,我不禁想,明年如果防汛,我还想来。

责编:喻浩    审稿:黄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