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打造百亿水产,擦亮‘渔乡’名片”的调研报告

时间: 2024-08-29 17:06   作者: 【字体:  

-size:10.5pt;font-family:Calibri;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margin-bottom:0.0001pt;margin:0pt;punctuation-wrap:simple;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28.8pt;">关于打造百亿水产,擦亮‘渔乡’名片”的调研报告

沅江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沅江市地处洞庭腹地,水域面积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百强渔业县、国家重要商品鱼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百亿水产,擦亮“渔乡”名片,沅江市政协将这一课题作为今年政协议政性常委会议题列入年度调研计划。为此,市政协成立以刘武主席任组长、孙超副主席任副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先后赴湖北、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实地走访调研阳罗洲镇、胭脂湖街道等镇街水产种养大户、养殖基地及部分加工企业,邀请相关部门与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及界别委员进行专题座谈研讨与广泛协商,形成调研报告。

一、沅江打造百亿水产的基础

(一)规模产值持续领跑。沅江市作为全省5个产量过10万吨的渔业重点县之一,水域、滩涂面积达100万亩,可养水面19.8万亩(其中精养池塘13.3万亩,限养水域6.5万亩),宜渔稻田50万亩。共有国家商品鱼基地渔场46个,村级渔场32个,国营渔场3个,已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个、省级水产良种场3个、市级水产良种场1个,拥有县(市)级苗种场11家。2023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7.6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87.5亿元,分别占全省比重达6.1%、7.3%其中以水产饲料、渔网渔船为主的加工业产值稳居全省第一,渔业综合产值常年位居全省第一。渔业一产产值占沅江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

(二)规划引领持续发力。2022年出台《沅江市水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简称《规划》,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水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的区县。2023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沅江市支持发展水产百亿产业若干措施》(简称渔十条),明确对种业创新与良种繁育等八大示范工程进行奖补与扶持,奖补金额达500万元,单个主体奖补资金高达30万元。这两项政策与措施的出台为我市水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24年2月11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沅江现代水产瞄准百亿 渔业综合产值常年位居全省第一》,凸显了规划引领与政策扶持的显著成效。

(三)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一是特色养殖出彩。大力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全市实现稻虾综合种养40万亩(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三),龟鳖1.2万亩,推广特色品种合方鲫3000亩,网箱黄鳝养殖20万口推进设施渔业发展,打造管竹山、兄弟公司、浩宇生态等设施渔业基地,发展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面积300余亩,新建陆基圈养桶280个、流水槽16条,养殖鲈鱼、鳜鱼、南美白对虾等特色水产品。二是产业加工出效。支持金江水产等水产品加工企业提质改造引导通威饲料等企业生产全价膨化饲料强化“绳网之乡”“船舶制造特色小镇”基础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保持渔网渔船制造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完成2024年水产品加工与仓储保鲜能力建设项目,申请补助资金980万元,重点培育国民水产、茂隆水产等加工企业三是三产融合出新。大力推进水产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渔业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打造全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壮大新型水产养殖经营主体,加快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新增冷冻仓储能力达2万吨,重点培育湖南泰源农业等水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新建扩建小龙虾集散交易中心1万余平米,年吞吐量10万吨以上引导支持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推动渔业向下游延伸,打造浩江湖、榨南湖、南大五门闸休闲垂钓基地及胭脂湖等渔猎文旅休闲基地。

(四)品牌创建持续推进。成功获批“中国草鱼之乡”区域特色品牌称号,沅江大头鱼、沅江九肋鳖、沅江乌鳢等特色水产品种正在创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打造乌鳢、网箱养鳝、鳜鱼、黄颡鱼、龟鳖、大宗鱼类、斑点叉尾鮰、小龙虾八大地方规模特色渔业基地,凸显了“一地一业”“一场一品”渔业产业特色琼湖街道万子湖村(水产养殖)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五)生态修复持续改善。在洞庭湖生态治理三年行动中,沅江市境内35处天然湖泊、15个小II型以上水库,涉及面积6.5万亩水域全部解除养殖合同,退出人工精养,拆除网箱700亩、网围36万亩,实现“人放天养”实现生态化改造8.1万亩,完成近万亩集中连片精养池塘标准化改造与尾水处理2020年在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行动中,2000余名专业渔民全部退捕上岸,实现转产转业针对稻虾田污染问题,对大通湖流域内18万亩虾田,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减排”的原则,通过控制放养密度、减少投入品用量、采取尾水治理等措施,实现稻虾养殖绿色发展和养殖效益双丰收投入300余万元修复南洞庭湖银鱼、三角帆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完成阳罗洲镇鹭鸶湖渔场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

二、沅江打造百亿水产的瓶颈

(一)苗种生产能力不足,种业难突破。我市仅有省级良种场3家,与全国百强渔业县地位不相匹配(广东等水产发达地区一个区县拥有苗种企业达百余家)。自主品牌种业创新压力大,苗种大部分依赖外地引进,尤其是特色水产品苗种生产能力不足、鱼苗质量不高,亟需进行自主种业创新。

(二)产品暂未形成拳头,规模难做大。我市水产养殖以家庭式承包方式为主,经营分散,各自为政,水面难以集中流转,即使一个集中连片上千亩的国家商品鱼基地,也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打品种,导致投入成本高、产品无规模、销售无优势,效益难提升,跟不上现代水产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步伐,生产产品暂未形成拳头,在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三)三产融合不够紧密,质效难提升。目前我市渔业产值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水产养殖方面,水产品加工企业较少,尤其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下高附加值的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水产品加工规模不大(2023年我市水产一产产值36.1亿元,二产产值21.5亿元,三产产值29.9亿元,远远达不到一二三产值1:2:4的比例要求。湖北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750亿元,其中一产、三产产值分别80300亿元,二产产值380亿元,占比50.66%),特别是休闲渔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缺乏技术创新实验基地、加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电商平台的推销团队以及专业的物流交易中心等(潜网集团、中国虾谷等冷链物流网覆盖全世界600多座城市,小龙虾年交易配送量18.6万吨,交易货物总值96亿元),需进一步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四)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服务到位一方面,我市养殖户普遍年龄老化、专业技术较低,对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不熟悉,不敢尝试,传统养殖空间日益受限,渔业比较效益优势不断下降较之广东沿海发达地区亩均养殖效益3-5万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机构改革后我市水产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镇街一级专业人员缺失尤为严重,部分镇街甚至没有专业技术人才。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仅有副高级专业技术2人、中级1人,且年龄偏大,新引进的专业人才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岗位需要,缺乏实际操作和指导能力与省内各院校暂未形成有效合作指导机制社会化服务组织、“产学研推用”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机制仍未形成。

(五)市场影响力不够大,品牌难创响。我市目前缺乏水产龙头企业,自主创建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和商标知名度有待提升,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市品牌创建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影响力弱。较之南县150亿的“南县稻虾米”、湖北省潜江市 350亿元的“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我市“中国草鱼之乡”的区域特色品牌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沅江打造百亿水产的建议

(一)夯实养殖基础,提高苗种生产力。一是提升良种生产能力。根据沅江渔业发展特色与种业基础,应重点加强大头鱼、抗病草鱼、乌鳢、鳜鱼、黄鳝、龟鳖、小龙虾的良种亲本选育与良种生产能力,同时引导苗种企业错峰育苗,提升良种自给率,为水产养殖业结构品种调整提供良种保障。二是加快苗种基地建设。以榨南湖为重点,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建设水产种业创新基地,进一步优化种业示范基地布局,激活种业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运行体系实现水产苗种生产能力达100亿尾以上,苗种年产值达5亿元。重点创建省级良种场4家以上,市级良种场8家以上,年优质苗种供应量100亿尾以上,培育产值过千万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水产种业公司2家以上。

(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力。一是做强一产。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渔业水域环境治理,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精养池塘“深水养虾、四季有虾”“蚌鱼混养”等养殖模式,实现“一池多产”“一水多收”目标,增加养殖收入,提高水产产值。到2027年,实现水产品年产量19万吨,年产值40亿元。二是做优二产。优化加工布局,引导加快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提升加工比例,大力发展鲜活、冷冻、预制、鱼糜、干制等产品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补齐水产加工短板支持培育入规限上企业,推动市场主体“个转企”“小进规”,实现培育入规限上企业10家左右。到2027年,全市水产业二产产值28亿元以上,其中水产品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饲料加工产值 8亿元以上,渔网渔船制造业产值8亿元以上,渔业建筑业产值2亿元以上。三是做活三产。加快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合理布局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提升流通组织化水平,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加强产地仓储保鲜和集配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冷却、冷储、冷运、冷销的水产品全程冷链体系,提高产品上行能力加快中蔬联农产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湘北地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电商平台发展,健全电商培训体系,引进知名网红团队和优质营销人才,积极开展直播带货、拼单团购等营销活动,为优质水产品搭建最强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水产品线上影响力积极推动“鲟龙江湖”项目尽快开工,中航美丽文旅项目尽快落户扶持壮大一批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餐饮民宿、家庭农场、休闲垂钓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推动渔业与垂钓、观光、体验、教育、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互动式的休闲渔业产业链,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到2027年,全市水产业三产产值32亿元以上,其中水产品流通与运输业产值27亿元以上,休闲渔业产值5亿元以上。

(三)推进校地合作,加大技术推广力。积极对接省内相关高等院校(省水科所),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加强高校对沅江百亿水产发展的技术指导加快推进建立“产学研推用”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机制加快引进水产专业人才,充实水产技术服务力量,加快完善水产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增强服务支撑能力充分发挥水产推广站(农技服务中心)在渔业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渔业技术服务,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切实加强水产技术体系推广经费保障。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影响力。在取得“中国草鱼之乡”区域特色品牌基础上,以特色品种、特色产业为依托,积极申报“沅江大头鱼”“沅江乌鳢”“沅江九肋鳖”等国家地理标志,通过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响沅江水产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水产品)等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水产品国际认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扩大沅江水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产品价值、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消费观念等注入品牌,讲好渔业品牌故事,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五)强化要素保障,提高政策支撑力高度重视百亿水产发展,将百亿水产作为农业版块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做到真重视、真支持、真倾斜。加大政策扶持。推动《渔十条》奖补政策落地落实;优化设施渔业用地政策,积极落实用地需求,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加强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确保发证率90%以上健全水产养殖业保险制度,科学设置政策性险种,扩大渔业保险参保对象、保险险种和责任范围,并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强化资金保障。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将百亿水产高质量发展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养殖业发展、产业集群等涉农涉渔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撬动工商与社会资本多渠道投入“百亿水产”全产业链相关工程项目建设制定合理的金融扶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当倾斜并放宽融资、贷款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规划《渔十条》解读和宣传,充分调动政府、市场主体、群众等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局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基地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讲好沅江渔业故事,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通过调研,我们不仅看到浙江诸暨“一池清水出珍珠”,解放思想用数字技术开启生态养殖的“高光时刻”,也学习了湖北潜江打造“深水养虾、四季有虾”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和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更清楚认识到我市与水产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产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几年甚至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需要政府锚定目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投入与推进才能初见成效。我们相信,沅江通过锚定产业定位,紧盯百亿目标,精心规划产业发展蓝图,中国“渔乡”的影响力必定享誉全省、走向全国。

 

 

信息来源: 办公室

版权所有:湖南省沅江市政协 电子邮箱:yjzxb@163.com TEL:0737-2721988 FAX:0737-2735682

技术支持:湖南省沅江市信息中心 Copyright©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