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湾镇人大始终以“全国第一”为目标,在继承中创新、在规范中提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做实做活乡镇人大工作。
一、时刻擦亮“全国第一”这张“大名片”
1986年9月9日,全国第一个乡镇人大常设主席团在湖南沅江的新湾镇诞生,乡镇人大主席团由此走向全国,这是我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开启了乡镇人大一次实质性变革进程。此后,“新湾试验”走向全国,为推进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提供了样本,也成为沅江市乡镇人大工作的名片。新湾镇人大时刻注意擦亮“全国第一”这张名片。开展工作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工作设想是否与名片相符;开展工作之后,取得的成效是否与名片相适合。在这张名片的鞭策,镇人大主席团在开展人大工作中始终想高一层、干高一处。同时,在名片的使用与推荐上,出新意、放大招,先后在中央、省级刊物上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让这张名片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并时刻注重与时俱进,规范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强化代表工作,努力使新时代人大工作出新出彩。
二、牢固筑好联系群众这座“连心桥”
始终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的殷切嘱托,切实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一是加强代表联络站(点)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性建立具有新湾特色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力促站点在群众身边“开花结果”。去年以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共建立了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2个人大代表片区联络点,进一步规范了站(点)建设,实现了“七有”: 有制度、有公示、有桌椅、有书柜、有书籍、有资料、有登记。同时,利用人大代表活动室等平台,在每月10日的代表活动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拓宽民主渠道,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是扎实开展联系群众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三联三问”活动,切实发挥好人大代表“民意窗”“连心桥”作用,通过组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在代表联络站(点)坐班接访与下基层走访等形式,收集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重点难点问题,梳理汇总后交办至镇相关部门分类处理。同时,推进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两年来共收集处理各方意见建议27条,推动莲花村柑桔品改园基础设施建设等6件民生实事的办理。三是强化意见建议督办。组织代表认真参与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撰写工作,近年来提出了《加强赤山岛水库山塘建设的建议》《部门合力改善农田排灌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等接地气的建议。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各级人大会议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督办。通过代表议案建议办结率、满意率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和人民群众的关切度。
三、主动铺设经济发展这个“快车道”
始终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职权,发扬民主,强化监督,注重实效,为加速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凡属全镇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都依法正确行使决定权,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共组织代表到村、企业调研,提出柑橘品改、乡村旅游发展、镇中学教学楼扩建、职业中专污水处理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道路交通整治等合理化建议20余条。二是认真行使监督权。适时召开主席团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每年度召开两次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实行重点工作季度报告制,使政府工作始终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转。三是以活动促整改。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代表们在视察、调研之后提出了很多合理可行的建议,交由镇政府落实。2022年,围绕农业抗旱和山塘清淤增蓄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制定了工作实施预案和方案,两个项目均已实施到位,对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继续壮大人大代表这个“生力军”
始终坚持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在推动镇域全面发展中贡献“生力军”的力量。一是积极配合开展工作。人大代表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步同调,主动为政府分忧,为基层解难。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防汛抗灾、疫情防控、防溺水巡查、交通安全劝导等工作,并多次组织捐钱捐物献爱心活动,有力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发挥代表示范作用。各级人大代表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难题,畅通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出了建成橘柚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等一批意见建议。新湾村镇人大代表梁建平,以自身种粮技术优势,带领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带动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基层决策水平。着力汇民意、集民智,严把项目选取、票决、监督“三道关口”,做实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真正让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了镇村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