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和精髓要义,最直接的是做到四个“深刻理解把握”和四个“下功夫”。
一是要深刻理解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下功夫。要坚持节约、保护、修复的生态优先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化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与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有机统一,将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发展优势,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要深刻理解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在解决损害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上下功夫。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原则和生态文明建设价值取向,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依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三是要深刻理解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着力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上下功夫。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将生命共同体科学理念的系统生态思维提升纳入到辩证思维当中,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按照自然、社会和人类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的方式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是要深刻理解把握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着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下功夫。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